在新中国成立后,有57位军政皆能的将军,在这一年获得了上将军衔,成为共和国的开国上将。虽然,上将军衔在1955年,比不上大将军衔与元帅军衔。
但是,在共和国的开国上将中,有四位将领,后来的任职很高,超越的大将,赶上了元帅。
第一位陈锡联,他是湖北红安人,在受到黄麻起义的影响后,正式投身革命,开始他的军旅生涯。
在经过多年的实战洗礼,陈锡联凭借着卓越的战术指挥才能脱颖而出,成为人民军队中的佼佼者,还是解放战争时期,刘邓两位首长十分倚重的名将之一。比如挺进大别山,消灭黄维兵团,解放西南等战斗中,都有名将陈锡联的参与。
在新中国成立后,毛主席眼中的小钢炮陈锡联被中央任命为炮兵司令员,至此,他投入我国的炮兵事业。1959年,陈锡联的政治生涯迎来了转折点,任职沈阳军区司令,前后任期时间是14年。
在这期间,他还担任过副总理,当选政治局委员,是属于一位在军政领域都拥有很大话语权的人物。
然而,这并不是陈锡联的高光时刻,他的巅峰时期,是代理毛主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,成为三军统帅。试问,在开国十大元帅中,又有几人主持过军委日常工作呢?
第二位张爱萍,他是四川达县人,一位优秀的军事家。这位开国上将与陈锡联还是有些区别的,陈锡联是专业的军事干部,而张爱萍就不一样,在他的革命早期,他是属于政工干部,后转行成为军事干部,是属于一位军政一把抓的开国上将。
虽然,张爱萍在解放战争时期,没有像陈锡联那样成为兵团司令,反而错过了解放战争,但这对他后来的发展,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。
在江浙地区获得解放后,张爱萍成为人民海军的第一任司令员兼政委,奉命组建我国的海军,成为国防建设的骨干力量。在此之后,张爱萍又主抓两弹一星的研发工作,还是唯一一位任职国防部长的开国上将。
要知道,在张爱萍将军之前除了耿飚,任职国防部长的人选都是开国元帅。如果说:上将张爱萍后来的职位赶上了元帅,没有说假话吧!
第三位王震,第四位乌兰夫。
这两位开国上将,在七八十年代,都成为国防建设的骨干力量。
虽然,乌兰夫不擅长军事,但他却是最早一位任职副总理的开国上将,担任的最高职位是副主席。
王震是属于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,还是一位优秀的政工干部。在建国以前,王震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军事家,率领部队成功解放新疆。
新中国成立后,王震又成为建设大军的骨干力量,任职铁道兵司令,农垦部部长,还担任过副总理,副主席等职。
要知道,在57位开国上将中,担任过国家副主席的也就王震与乌兰夫。而在开国十大元帅中,任职副主席的只有朱老总一人。
足以可见,这两位上将的任职情况有多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