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7年,国民党的抗日名将刘戡奉命带兵进犯陕甘宁边区。1948年,宜川被解放军重兵围攻。宜川作为关中咽喉之地,其战略意义十分重要,国民党军和解放军在此地展开了异常激烈的交锋,战场上尸首成山。解放军越战越勇,当地驻扎的国民党军被打得节节败退,守军旅长只好向胡宗南寻求援兵的帮助。
胡宗南得到这封急报,立马让在洛川的刘戡带兵前去宜川支援。这正中了西北野战军的下怀,彭德怀打的正是胡宗南派兵增援宜川的战术,即我军先打国民党援军,后攻宜川的战术。通过分析,彭德怀等人认为,国民党军如果要派兵增援宜川,最优选唯有从洛川出发,经过瓦子街再到宜川。
西北野战军针对此次作战,思路十分清晰,最主要是诱敌。如何诱敌?先打得驻扎宜川的国民党军节节败退,要么投降要么求援,前者不大可能,后者极有可能。
国民党援军正在路上,彭德怀认为,不能让援军成功支援,也不能让宜川的国民党守军缴械跑掉:若是刘戡援军部队急行,西北野战军就慢攻宜川,以便大部队在路上围攻刘戡所带的援军。若是刘戡慢行,野战军直接猛攻宜川。
刘戡奉命支援宜川,大部队行军到半路上,刘戡敏锐察觉到解放军正在包围自己,丰富的作战经验让刘戡选择先行打退前来包围的解放军,过后再去支援宜川。
然而,胡宗南认为,解放军包围不过是想要拖住刘戡援军的脚步,支援宜川才是最迫切的,便下令让刘戡继续前往宜川。刘戡作战经验十分丰富,深知要先打围军再援助宜川,但胡宗南军令不可违抗,所以,刘戡的行军速度很是迟缓。
彭德怀率领部队突破了宜川外围守军,便将兵力放在刘戡必经之路瓦子街,占领高地后设伏。
很快的,刘戡所带的部队同彭德怀带领的解放军在瓦子街交战。两军围绕着这个高地,交战激烈,双方损失均十分惨重。西北野战军不少战士们打光了子弹,用光了手榴弹,肉身相搏拼刺刀,悍不畏死,惟愿此战胜利。
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,双方死伤无数,刘戡看着自己的警卫部队溃败,再看西北野战军的战士们冲了上来,心知再无胜利的可能,便在战场上拉开了手榴弹的拉环选择自杀,当年刘戡才42岁。
刘戡是黄埔军校一期生,跟着蒋介石成为了国民党军的一员。他小时候便一心救国,抗日战争时期对日本深恶痛绝,但当时的国军并不想抗日,而是一心内战。作为一名爱国军人,刘戡并不认同内战,他更认为要团结一致对外,但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。
即便如此,刘戡也曾多次冒着风险,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八路军提供帮助,多次帮助八路军渡过难关。
很快,刘戡的行为被国民党众人发现,当下便被停职赋闲在家,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才重新被重用。当时,刘戡也想离开国民党军,均被胡宗南等人按下。